多彩贵州风,锦绣黔东南。近年来,黔东南州老年大学充分挖掘和利用黔东南州靓丽的民族文化资源,把开展民族文化游学作为老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规划,高位推动,精心组织,精准实施,既满足了老年人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又促进了游、学、养三者有机结合,为老年教育工作开辟了新空间、搭建了新平台、拓展了新实践,受到老年学员的普遍欢迎,取得了明显成效。根据会议安排,我与大家一起作个交流分享。
州委高度重视老年教育民族文化游学工作,今年4月黔东南州委印发了《黔东南老年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涵盖了老年游学内容。在全州老年教育工作会议上,州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勋国出席会议并作讲话,就开展民族文化游学提出明确要求。黔东南州老教办、民政部门、老龄办与州委党校切实加强合作,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情教育、党和国家的宏观对策、银龄产业发展趋势、老年游学的全球发展潮流等内容,作为全州党员领导干部的培训内容,营造了各级各部门知晓发展老年教育、支持老年游学的良好氛围。州老教系统将开展民族文化游学工作列入本年工作要点和重点工作,上下联动,全力推动游学工作落地见效。
州老教办、州政研室、州委党校组成联合课题组,就老年教育民族文化游学的基础理论、旅游市场的细分、黔东南游学基地的选点建设、游学基地的知识点介绍、游学线路的设计等内容,深入全州16个县市,精心开展了老年教育民族文化游学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着力做好课程优化设计,将旅游文化资源融入游学课程体系的专业系统的教学内容中,让学员在游的同时更要有所学。课程设计根据老年教育的办学宗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方案和流程。内容涵盖游学主题、游学任务、文化交流、民风民俗、游览景点、观光体验、游学纪律要求等。目前,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专业建设为依托的游学学科建设初见雏形,为游学工作科学规范专业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
黔东南州民族文化保存完好,苗族服饰、古歌、银饰等53项72个保护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拥有409个中国传统村落,数量均居全国市州之首,是名副其实的民族文化博物馆。黔东南被誉为“歌舞天堂、节日海洋、文化千岛”和“民族生态博物馆”,是世界乡土文化基金会确定的18个原生态民族文化保护圈之一,是“返朴归真、回归自然”全球十大旅游圣地之一,全州的苗乡侗寨成为贵州入选美国《纽约时报》公布的2016年世界上52个最值得到访旅游目的地最关键因素。2016年,黔东南州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创建中国苗侗风情国际旅游目的地,是贵州省的唯一;2017年7月,被美国CNN评选为“2017中国最美30个地方之一”。黔东南游学资源丰富,生态气候优越,交通日臻完善,东西部休闲度假旅游合作全面加强,镇远古城、西江苗寨、肇兴侗寨等景区享誉国内外。黔东南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4A级14个,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多姿多彩,喀斯特地理地貌与民族建筑、节庆、歌舞、民俗、技艺、饮食等苗侗文化水乳交融,妙然天成,可供开发成为老年游学项目的资源信手拈来,特色游学项目开发独具优势。全州16个县(市)结合本地的自然风光和民俗特色,紧扣乡村振兴融合民族文化的主题,科学规划,充分论证,因地制宜,分别建立了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县级游学基地,开发民族村寨、名城古镇、民俗节庆、传统技艺研学、民族歌舞器乐研学、特色饮食体验等游学项目,极大地丰富了老年游学课程体系,推动了老年游学工作快速健康发展。如从江县建立了最后的枪手部落——岜莎苗寨民族村寨游学基地,雷山县建立了郎德苗寨乡村振兴游学基地,施秉县建立了云台山世界自然遗产游学基地。
一是认真筛选游学项目。黔东南州老年大学着力以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为抓手,以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为主线,筛选最具代表苗族侗族风俗的酸汤鱼、吊脚楼、刺绣、蜡染、银饰、游方、姊妹节、行歌坐月、萨玛节、芦笙节、吃新节、侗族大歌、苗族飞歌、苗年、侗年等1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游学体验项目,深受老年人喜爱。二是精心选择游学主题。黔东南州老年大学游学示范教学,巴拉河流域从凯里到雷山县有25公里,沿途有20多个苗族村寨,每年稻谷抽穗时节,大约农历6月中旬开始过吃新节,吃新节期间各村寨开展祭祀、斗牛、斗鸟、游方等节庆活动,内容非常丰富。巴拉河沿岸风景优美,田园风光四季迷人,苗族的民俗保存十分完整,每个村寨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民风淳朴,邻里和谐,是适宜开展老年游学的理想之地。黔东南州老年大学由教务科牵头,成立游学课题组,将巴拉河沿岸苗族的吃新节作为教研课题,提出《巴拉河稻花香之旅——去苗家过吃新节》为主题的体验苗族风情的游学方案,并在各班级广泛宣传和征集志愿者参与游学体验。课题组挑选了20名学员参与了这次游学活动。三是精心制定游学方案。课题组根据老年教育的办学宗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围绕《巴拉河稻花香之旅——去苗家过吃新节》这个游学主题,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方案和流程。学员们在游学过程中,通过参观黔东南民族博物馆、听苗学专题讲座,了解黔东南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历史沿革、苗族迁徙史及民风民俗,领略和学习苗族文化;通过欣赏巴拉河沿岸山水田园风光、南花村、季刀村、养朵村、郎德村等苗族传统村落的吊脚楼、风雨桥、踩鼓场等苗族建筑,游览自然美景养眼养神;通过参观体验郎德上寨老年学校并与老年学员交流,相互切磋,开展歌舞表演交流,增进友谊;通过亲身参与稻田抓鱼、学习苗族酸汤鱼烹饪方法、苗族刺绣针法、蜡染工艺,入住农家参与吃新节各项祭祀活动,体验郎德苗族文化。四是始终严明游学纪律。游学过程中,始终严守政治纪律,保证政治安全,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严守组织纪律,服从统一安排,不擅自行动。严守学习纪律,用心体验,不妄加评论。严守团队纪律,树立良好文明形象,不做有损文明的事。严守安全纪律,注意人身财产安全,不隐瞒身体健康状况。同时,为确保游学过程的安全,课题组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控和降低安全风险,全程主导游学过程,与学员签订游学承诺书,提前告知学员可能存在的风险,为学员购买出行保险,组织行前安全教育培训,强调安全事项,制定游学手册和胸牌,配置专职医务人员随行。
总之,老年游学是老年教育和旅游结合的重大创新,发展老年游学恰逢其时。我们在开展老年教育民族文化游学工作中,通过亦游亦学、学游结合的形式,让老年人走出课堂,学习优秀民族文化,作了一些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作为老年教育部门,一定要加强工作创新,要密切与旅游、文化、教育等部门合作,认真研究完善相关政策、健全工作机制,形成游学科学体系,推动老年游学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为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