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贵州老年教育 > 理论研究 > 党支部搭台 老年学校唱戏
党支部搭台 老年学校唱戏
上传处室:贵州老年大学综合处    整理上传人:贵州省平塘县老年大学:李友华 艾 军    发表日期:2015/5/26 21:26:46    点击量:17140 次
 

党支部搭台  老年学校唱戏

-----贵州省平塘县新寨村老年学校办学剪影

 

    平塘县平湖镇新寨村老年学校自办学以来,按照“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坚持“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办学方针,努力把老年学校建设成为“老年人开心、子女安心、党委政府放心”的老年人政治思想教育阵地。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指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村支两委发扬了敬老、爱老的光荣传统,把老年教育与村级党建、村级民主政治和三个文明建设同步推进,取得了连续五年被平塘县委授予“五好”村党支部,被黔南州委授予“集体经济示范村”等骄人业绩。为创建文明平塘、平安平塘、和谐平塘发挥了积极作用。

    剪影之一:支部把好方向  打造“老有所学”的课堂

    走进新寨村老年学校,一间间整洁的教室,一块块图文并茂的墙报,都在彰显着学校的崭新面貌。 学校位于平塘至都匀的交通要道,距县城2公里,全村有老年人 406人。这里是平塘县的优质果蔬基地,地理位置优越。村里栽种的四月桃、樱桃很有名,有“十里桃园”之称,村里很多人家靠种植果蔬致了富,近年来,村里绝大多数年轻人在外打拼,家里就剩老人和孩子,老人们每天除了送孩子上学、做饭,余下就是看电视打麻将打发时光。怎样把这些老年人组织起来,让他们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成了村党支部的一块“心病”。正在这时,县老年大学到新寨村进行调研,决定在村里办一所老年学校,把村里老年人组织起来,发挥他们的余热。不是件很好的事吗?说干就干,在县老年大学的支持下,新寨村老年学校开学了。有专门的教室、娱乐室,由村支部专人负责学校工作。每年从村委下拨5000元作为学校经费。对学校的需求,村委会都竭尽全力给予支持。工作中,他们坚持“适其所需,授其所宜,导其所向”的原则,寓教于乐设课程。在办学之初,我们经过广泛深入调研,结合农村老年人的实际,将老年人的需求、兴趣与教育内容融为一体,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和兴趣办学,增强对学员的吸引力。结合农村老年人生活特点,边摸索边实践,边实践边改进,课程设置努力做到科学合理,不仅仅局限于养生、保健,而是结合农村生活实际,把如何发挥老年人的余热,把老年人的经验发挥到当地的经济建设之中,让学员们看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得了良好效果。2010年初,平塘县对县城周边的村寨进行小城镇建设,根据规划需求,学校及时开办了果树栽培、蔬菜管理、卫生保健、法律法规培训班,并聘请了林业局、农村工作局、县科协、司法局、人事劳动局、县经促学会等单位的科技人员到田间、果园进行讲课,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教授知识,学员中有种植经验的也互相进行交流和介绍,这种办学形式受到了广大老年学员的欢迎。其中一些学员运用学到的栽培技术种植蔬菜,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很多学员高兴地说:学校不仅让我们学到了知识,而且为我们增添了经济收入,没想到我们老了还有用,这老年学校没有白上。在外地工作和打工的子女,回家看到父母的变化,听到从老人嘴里说出的新词,心里感到由衷的高兴,都说村委为老人们做了一件大好事。办学以来,学校陆续开设了果蔬、养殖、种植、法律等多个专业培训班,用法律保护群众和集体的利益。

     2014年下半年,S312省道(册山公路)改为国道,涉及到新寨村与回龙村土地权属争议。按照政策规定,国家对征用土地进行补偿,在征用的土地中,其中约0.6亩的土地权属与回龙村发生争议,双方都认为这块地是自己的争执不下。此时,村支部找到老年学校的学员,依照当时事实,依照土地法律法规,利用学到的法律知识,摆事实讲道理,圆满地解决了这场土地引起的纠纷。通过这件事,村民们看到了法律的尊严,增进了群众学法、懂法、用法的信心。办学中学校不断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比较系统的、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教材、教法。在教学活动中,每个学期他们按照“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统一教学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针,突出效果重方法。采取“管用、灵活、情感、互动”教学法,既注重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注重调动学员的积极性,达到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大力提倡互帮互学,在学员间形成了比学赶帮的良好风气。

    剪影之二:用知识武装学员  搭建“老有所乐”的舞台

这里是一片整整齐齐的蔬菜地,同时也是学校的教学基地和“课堂”。学校根据学员实际,开设适合的课程,走自己独特的办学道路,把第二课堂开在田间地头,每周至少有两天的农业技术学习课程,通过果树栽培、蔬菜种植等实用技术帮助老人们寻求人生价值。同时也通过举办养生、卫生保健等系列活动,利用板报形式展示老年学员的学习成果,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成为带动和促进全村老人文体活动普及深入开展的骨干力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村委会努力为学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用良好的环境造就美好的心情。先后购置了彩电、功放机、放像机、照相机、音箱、电子琴等教学设备。镇财政对老年学校给予了重点倾斜,在此基础上,村委会一方面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一方面坚持自己动手、勤俭办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几年来,相继筹措资金近五万余元,新购课桌椅二十余套,及有关教材和书籍,文艺队服装道具和乐器,重新装修了教室,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及娱乐环境。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注重加强软件建设。通过办学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完善制度,先后制定了《学员须知》、《班主任职责》、《班长职责》、《学员学习制度》、《教课师授管理度制》以及《办公室工作人员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初步形成了涵盖教学、管理、服务等多个方面的制度体系,为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奠定了制度保证。学校还积极开展文体活动。用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学员的校园生活,让老年人以充实的文体生活愉悦身心。学校还经常组织象棋、乒乓球、台球、书画、歌咏比赛等活动。同时,还以学校为依托,将《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纳入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范围,纳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内容和学校的课程。通过广播、标语、板报、座谈会、文艺演出等多种宣传方式,向全村群众广泛宣传人口老龄化,宣传老年人的重要社会价值,宣传中央和县、州、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精神。提高了村民对老龄事业的认识,增强了村民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自觉性。同时大力弘扬社会上尊老、养老、助老的先进事例,谴责社会上歧视、虐待,甚至伤害老年人的不良现象,在全村树立起了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风尚和良好氛围。这些举措不但拓展学员的联谊空间,同时也推动全镇老年活动的健康开展。 2012年初,在“构建和谐平塘”的活动中,学校成立了“玉水桃园文艺队”,结合县里的节庆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表演,自编自演农村的新鲜事,为学员们提供了学习、交流和展示的平台,极大地激发了学员们的学习兴趣,展示了他们的学习成果。2014年春节,文艺队参加全县“双拥文艺专场”演出,从节目排练到演出,服装道具等,村委会至始至终为学校提供全程服务,老人们表演的《拥军快板》受到观众的欢迎。每年“九九重阳老人节”,学校还组织学员和村里的老人进行座谈,开展活动,让老人们感受社会大家庭温暖。

剪影之三:以法律为武器   建设“老有所为”的阵地

这是一张挂在老年学校墙上的照片,上边的人们脸上满是真诚的笑容。要不是村支书杨荣富的介绍,你很难把眼前的情景与“纠纷”这样的词汇连在一起。但这的确是一件真实的事:2013年冬天,独(山)平(塘)高速公路开工建设,高速路在小新寨设置了一个拌料场,途中要经过龙门至小新寨1.5公路路段(此路段是当地群众自己集资约12万元修建的水泥路),由于载料的都是重车,路面被压得凹凸不平,有的路段还有塌陷,这下群众有意见了,要施工方重新修一条路运石料,否则就不让通过。施工方面认为不合理,双方为这条路发生了分歧,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为此村民用石块封堵了道路,高速公路指挥部、县政府领导多次出面也未果,看到这种情况,村支部召集了老年学校的教员杨绍周(退休公安干警)、杨绍举(老支书)、周德云(老教师)、杨礼超(老组长)、杨德炎(退伍军人)等“寨老”,从法律法规、家乡建设、国家建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挨家挨户做村民的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大家明白修筑高速公路是利国、利村、利民的大事,村民终于将拦在路上18天的石头搬开,施工方面也为施工中给村民带来的损失做了一定的补偿。至此,载料车重新畅通无阻,工地又呈现一片繁忙的景象。新寨村民谢某,四个孩子均已成家,近年来家里经果林收入和高速路补偿有近百万的不动产,妻子认为这些家产女儿也有一份,主张分一些给出嫁的3个女儿,可是谢某和儿子不同意,为此家庭矛盾升级,姐弟反目成仇,天天争吵不休,村里多次调解无济于事,后来妻子(老年学校学员)运用《老年人保护法》和在学校学到的法律知识,以理力争,成功地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村支部和老年学校的帮助下,正确处理了家庭矛盾。从老年学校开办以来,学校为村民们调解大小纠纷近百起。

学校办学宗旨始终围绕县里的中心工作,在全县创建“文明平塘、平安平塘、和谐平塘”的活动中,很多学员自觉参加主题实践活动,他们老当益壮,办墙报,积极参加县里组织的各种文艺活动,受到了群众好评。日常生活中,学员们配合村委会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大力宣传尊老、养老、助老的美德,成为了义务开展群众工作的宣传员和工作员。通过开展政策、形势、民主与法制,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帮助老年人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加了法制观念,划清了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的界限。为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和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学校在组织学习的同时还注重引导学员把学习生活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及弘扬家庭美德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体现老有所为的人生价值。有的学员踊跃担当村小学义务辅导员;有的学员积极参与“青少年零犯罪”创建活动,成为了青少年的“老”朋友;有的学员自觉宣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促进了家风、村风、民风的好转,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广大老年学员活跃在不同的村组里,他们忙在其中、乐在其中,如今,新寨村里一块块精美的板报、一阵阵悠扬的山歌声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老年学校的老人们正用自己的余热构建着一片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贵州省平塘县老年大学   李友华    军)


 


联系电话:(0851) - 86610469    传真号码:(0851) - 86610469

学校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宅吉路9号    工信部网站备案号:黔ICP备08000117号   技术支持:成相网络

Copyright 2006-2024 贵州老年大学(贵州老年教育) 版权所有 http://www.gzlndx.com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658号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2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