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老家时,帮扶干部到我家动员我们搬迁,当时的想法就是不想搬,因为搬进城,住的是商品房,大家都是关着门,门对门都不说话,也不认识人,在我们农村可以去村寨串门、与邻居串门儿、拉家常,还可以去做点轻松的农活锻炼身体,年纪大了,害怕搬到城里没有人说话,天天呆在家闷得心慌。现在搬进城住上新房,水泥路通到家,看病、上学都在家门口,非常便利!政府还特意给我们搬迁老年人开办了老年学校,我还参加了老年学校的‘感党恩山歌队’,经常约隔壁邻居一起到学习活动室来唱歌、听宣讲课、打牌、锻炼身体,搬来这里我都不想回老家去喽。”天柱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群众杨引兰说。
“平时儿女工作都很忙,他们也都有各自的家庭,以前在老家我经常是一个人在家。现在搬迁到这里,有你们的关心照应,社区老年学校还组织唱歌、宣讲等活动,住得很开心。”76岁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杨万兴说。
天柱县联山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有搬迁群众4717户20234人,是全省集中安置超过两万人的安置点之一。联山街道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老年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在安置点惠民社区揭牌成立老年学校,为解决搬迁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问题,科学谋划、统筹部署、积极探索,从整合资源、建设阵地、搭建平台、创建服务着手,因地制宜地全面创办老年学校,把天柱县联山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老年学校打造成老年人教育服务最贴近实际、老年人最喜爱的活动阵地,贴心服务,全方位服务。
整合资源,建设阵地。联山街道全面整合优良资源,充分考虑安置点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和活动特点,整合惠民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新市民·追梦桥”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市民讲习所、健身室、棋牌室、图书室、多功能活动中心等便民场馆创办老年学校,科学设置老年学校服务功能。聚焦工作着力点,明确由分管领导、社区党总支书记牵头,组建统一的管理协调机构,打造了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服务、健康体育服务“五大服务平台”,确保老年学校服务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搭建平台,创新活动。联山街道创新工作方法、拓展实践领域,老年学校成立了器乐班、山歌班、象棋班、文艺班等。引入县老年大学的专业师资力量,并有针对性的在安置点选择老艺人、民间歌师、歌手以及有特长的老年人任教师或顾问,以练代教的方式培养师资队伍。组建了山歌、侗歌、腰鼓、舞蹈、健身、上门服务等6支老年人队伍,经常不定期开展集中宣讲、专题讲座、政治讲堂、上党课等,使思政教育经常化、形象化、具体化,引领老年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强老年学校文化建设的生机和活力,引导老年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以活动为载体搭建老年教育平台,以活动吸引人、以活动娱乐人、以活动感化人,让老年人快速适应城市生活,老年学校先后组织开展“搭‘五桥’建‘五家’包粽子迎端午传承文明活动”、“山歌、侗歌大合唱比赛活动”、“上门送教活动”、“九九重阳敬老活动”、“关爱夕阳红活动”、“宣讲十九届五中全会活动”等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文化文艺活动,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文化浸润”点燃了易地扶贫搬迁老年人热爱生活的激情。
延伸服务,凝聚人心。为了进一步扩大老年学校服务的影响力和覆盖面,联山街道打造了一批“欢乐睦邻节 浓情溢惠民”服务、“红色同心圆、关爱空巢居”服务、“温情陪伴、幸福起航”关爱服务、“心灵解语伴你同行”关爱特殊人群服务、“红马甲”爱心服务、“微心愿”征集服务”、“白衣天使”上门服务等“6彩微笑”志愿服务品牌。组织社区老年人开展“我参与、我快乐”自乐班文艺展演,使“与邻为乐、与邻为亲”的种子深深播种在易地搬迁老年人的心里。针对儿女不在身边,老人平时遇到的琐事较多等问题,组织志愿服务队为老人开展一次按摩洗脚、走访慰问、为老人过集体生日、免费理发、寻找最美笑脸、为老年人实现小心愿等,帮助老人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让老人安度晚年,享受生活。针对精神障碍患者开展入户访视、社区照料、心理援助等精准康复服务,增强了精神障碍患者接触社会与人交往的信心。通过“五彩微笑”贴心服务,做细做实服务,让群众倍感温暖,让原来“户对户、门对门”不认识的邻居聚到一起,使原来互不相识的陌生人有了“家”的感觉,不再产生搬回原居住地的想法,实现了从“要我搬”到“我要搬”的转变,让易地搬迁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截止2020年12月31日,共开展活动90余次,参与活动人员700余人次;共入户走访老年人160余人次,上门诊疗100余人次、举办健康知识讲座15场次、实现小小微心愿50人,上门开展志愿服务60余次。不断提升老年群众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